Search


【當老師很多年後,我才慢慢體會到一件事情】

#那就是以學生為本。...

  • Share this:


【當老師很多年後,我才慢慢體會到一件事情】

#那就是以學生為本。

當老師很多年後,我才慢慢體會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以學生為本。

表面上,我要教學生很多東西,要幫他們找研究方向,要審視他們的研究品質,要訓練他們上台與寫論文,...,等等,這些看來好像是以老師為本,但是執行的心理與過程卻是要以學生為本。

這樣說確實有點難理解,都是老師要做什麼,怎麼會說是以學生為本呢?

過去,我會督促學生的進度,會坐在學生旁邊幫他看code,會擔心他畢業後遇到的問題等等,也就是越俎代庖了。學生往往會等著我來解決他們的問題,但是這並不是學生需要的。

這幾年孩子們的教育有點問題,也不能說都是教改的錯,我想這是整個社會對孩子的期待出了問題所產生的。

到現在,假如不是人家委託有期限的工作,我現在都很有耐心的等待學生自己想清楚之後,我才會介入。因為,要怎麼做,要做什麼等等都要他想清楚後我才有辦法引導他,結果才能內化成他們自己的東西。甚至要何時畢業也應該是學生自己想清楚才是,我的工作就是讓他自己想清楚不夠格就畢業也是沒用的這件事。

幾年前,我就在想,假如有一間大學,可以把學測成績比例降到夠低,比學生在他的特殊表現的比例提高,就讓他進來這間大學。

進來後,引導他,讓他想清楚後找一兩個夠大的專案來做,然後學校找教授與專家來幫他開一個菜單,包含選必修課程,當然就包含整體要多少畢業學分。

我們不必限制修業年限,他可以中間去工作,當志工,等等,只要是對他的專案有幫助的事,都該允許他應該去做。一段時間之後再回來念書。他想畢業時,委員會來把關品質就好。而即使是他不想畢業也可以,他一定在這過程中得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這幾年在偏鄉讓我看到許多孩子在很困難的家庭情況下學習,我自問,換作是我,我也沒辦法做得比他們更好。反觀,在成大,我看到學生要被退學了都還沒想法,比照偏鄉孩子後一開始我根本無法同情他們,但是反思之後,我不禁問自己,這些學生也不是自己想變成這樣子,不是嗎?

教育本來就該以學生為本,但是並就是說,學生不願努力,做不好的事,我們都要退讓。我們還是要嚴格把關,但是我們要做的事,幫助他們想清楚,讓他們為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負責。

當年 Jim Huang要離開學校去創業時,我問他想清楚了沒有,他說他想清楚了。我說,那你就大幹一場吧!不管成功或是失敗,為自己的行動負責就好。

敬群沒有再回來完成學位,也不需要,如今他用另外一個方式回到學校用更有貢獻更強大的方式幫助我們的學生。

不管這種學校教育模式是一種Open Loop還是一種Closed Loop,想清楚自己的路這件事要設法交在學生手上。

當父母與老師的,一定要早一點做這件事,因為沒有孩子願意當魯蛇,當我們一直不願意讓他們當自己,即使他們自己不願意當魯蛇,也不得不成為魯蛇了。


Tags:

About author
參與接棒 https://batonproject.com/participate/
接棒啟蒙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志工計畫,一個匯集社會善意轉化成高中學生了解自我價值的「平台」。志工來自各行各業,有不同專長及一份對於台灣教育的熱忱。
View all posts